400-032-1918

日本人为什么热衷于道歉_苏州佳禾日语

2019-05-07 07:30

日语中关于道歉的表达可能是所有语言中最多的。除了常见的「すみません」、「ごめんなさい」,还有「すいません」、「ごめいわくをかける」等等。

热衷于道歉的日本人


在日本的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或者身处于日本人周围,出镜率极高的一句“すみません”就能体现日本人有多热衷于道歉。2014年野野村议员在电视上“号泣谢罪”,“我都已经道歉了,你还想怎样”的潜台词引起了热议。


日语中关于道歉的表达可能是所有语言中最多的。除了常见的「すみません」、「ごめんなさい」,还有「すいません」、「ごめいわくをかける」等等。每个基本表达根据使用情况不同,还有自谦、尊敬等多种形式。这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了 (ノへ ̄、)难怪日本书店中有专门教你写道歉信的工具书,新入职社员还要接受关于道歉礼仪的培训 (⊙﹏⊙)


日本这个民族热衷道歉,甚至可以说是到了病态的程度。2017年11月关东茨城某趟列车仅仅提早20秒发车,铁路公司竟然为此登刊道歉,如此“小题大做”一度震惊了全世界。确实,无论在日常生活中,还是在公共领域,都能感觉到日本人有道不完的歉,鞠不完的躬,谢不完的罪……那么,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道歉?


日本人喜欢道歉,也许和“对不起”这个词代表的意义有关。中文中“对不起”只代表道歉,而在日语中“对不起”可以表示道歉、感谢、请求,甚至还可以用来称呼陌生人。曾有网友统计过一系列中日的电视剧,在日本电视剧中,每小时平均出现12次道歉语;而中国电视剧中,每小时平均出现4次道歉语。也许大家看过美国学者解释日本文化的作品《菊与刀》,其中提到过日本的“耻感文化”。在外界看来,比起爱道歉的日本人,中国人仿佛“死不认错”,做错事会先找借口,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道歉。


而日本人恨不得在对方还没察觉之前,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“闪电道歉”。深究原因,可能在中国人的观念中,道歉就意味着要负责。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,道歉仅仅是道歉,不一定要承担责任。日本文化中,人们道歉的动力来自于察言观色——“可怕的不是上帝或佛陀,而是他人的眼睛和嘴巴。”也可以说日本人比较“自重”,为了维护社会,人需要克制自己的行为。如果没有社会,就无需自重。道歉更像是“羞耻感”,而非“罪恶感”。


那么,日本道歉文化的根源是什么?在日本人看来,是社会的不宽容。


日本NHK问卷调查

根据NHK电视台的一个问卷调查,将近的日本民众认为,日本社会是不宽容他人过错、不允许意见不同的社会,排斥差异化。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国家,日本社会是一个“集团社会”。个人的行为首先会被约束在集体内,集体中不一致的行为或语言是不被允许的,不合群的个体极易受到内部排挤。因此,想要安身立命于集体中,掌握示弱的技巧和手段,成为了日本人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技能。外国人看到日本人恭谦礼貌的态度,会觉得日本人十分讲究礼仪,而其中酸楚只有日本人自身才能体会吧。


当然,随着多种文化的日渐融合,也有许多人开始反思“过度道歉”的合理性。有部分学者担心过分道歉会使人丧失宽容之心,加深社会隔阂,更会压抑年轻人的情感与个性塑造。但目前这个现象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,短期之内很难改变。


花式道歉指南

如此重视道歉的日本人,道歉的“姿势”应该很多吧?(⊙ˍ⊙)确实,与中国人约定俗成的“做错事后道歉”不同,在日本,除了事后道歉,还有事前道歉、重复道歉和代位道歉的习惯。事前道歉用于预先猜测自己的行为会为他人带来不便时。重复道歉则是我们以为事情过去很久,已经“翻篇了”,但日本人在遇到当事人时还会为之前的错误道歉。代位道歉则是上位者或同事需对犯错者的错误买单,甚至为下属所犯的错误引咎辞职。例如TOKIO的成员山口达也出丑闻后,不仅同团体的成员进行了道歉,杰尼斯的社长也对社会发布了道歉信 >(_ _)<


在日本人的谢罪文化中,最具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便是“谢罪会”了。因其效果显著,已经被日本企业奉为攻克危机公关的利器。谢罪者往往身着黑色套装,整齐的排成一排,低声“对不起”之后,90度俯身鞠躬保持5秒以上的时间。如果此时有悔恨眼泪掉落,效果加成。谢罪会经过多年的演变,如今更像是一场专场表演秀。谢罪者对问题本身避而不谈,突出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强烈的悔恨情绪,以便激发民众的原谅之情。可能是物极必反吧,过度道歉文化的盛行,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消极应对。


日本有一种“谢罪屋”,专门替不想道歉的人上门道歉。年中无休,24小时营业,服务覆盖全日本。无论是工作失误、外遇被发现还是法律纠纷,都可以帮你道歉一条龙┌(。Д。)┐小禾认为,过度道歉和逃避道歉都不是妥当的道歉方式。做错了事,不仅要好好道歉,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,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(ง •_•)ง


关键词:苏州日语培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