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32-1918

苏州高新区日语培训_日语中汉字读音的演变

2019-03-29 07:30

我们都知道,日语中的汉字有两种读法,分别为“音读”和“训读”。前者来自汉字本身的发音,而后者为日语固有的发音。然而我们会发现,就算是音读,比如“行”这个汉字,也有两种或以上的发音:「ぎょう」、「こう」

我们都知道,日语中的汉字有两种读法,分别为“音读”和“训读”。前者来自汉字本身的发音,而后者为日语固有的发音。然而我们会发现,就算是音读,比如“行”这个汉字,也有两种或以上的发音:「ぎょう」、「こう」。因此,音读又分为两种,分别是“吴音”与“汉音”。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日语中汉字读音的演变吧。


“吴音”与“汉音”



日本的汉字读法大致分为“吴音”与“汉音”两种。比如“行”这个字,读作“ぎゃう(ぎょう)”、“かう(こう)”,“正”字读作“しゃう(しょう)”、“せい”,“米”读作“まい”、“べい”,无论哪一个汉字都有两种读音方法。前者称作“吴音”,后者称作“汉音”。


一些常见汉字的读音对比


之所以形成这种结果,是因为汉字传到日本并不是一次性完成,而是经过多次,并且还带来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发音。汉字向日本的传播大致从公元1世纪开始缓慢进行,其间的高潮分别为:5世纪至7世纪朝鲜半岛归化人进行的活动、8世纪时遣唐使和留学僧的传播。苏州高新区日语培训班


“吴音”的演变


据记载,从百济来日的归化人使用的是吴音,说到其背景,还是因为百济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六朝的影响,与南朝文化存在很深的联系。南朝历代都将以金陵(南京)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作为根据地。这些地区被称为“吴”,因此,这里流行的发音就被叫做“吴音”。


不过,根据语言学家大岛正二的观点,吴音内部其实也存在几次发音上的变迁。由此可以推测,吴音本身也是在漫长的年月中,经过多个阶段引入日本的。


“汉音”的演变


另一方面,汉音的使用区域以唐朝的长安为中心。唐王朝继隋之后,统一了整个中国领土,同时也在各种领域上致力于全国统一,语言当然也不例外。


在此前漫长的南北朝时代中,中国的政治、文化形成南与北的分裂,而在文化这方面,南方占了优势。不过,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,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则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摇篮。因此唐朝致力于复兴黄河流域的摇篮文化,把长安及中原地区使用的语言作为全国的标准语。


因此,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也毫无疑问是使用汉音的。而与此相对,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很可能是以吴音为基础。


“吴音”与“汉音”的对立


遣唐使们归国时带回了汉音。朝廷也热衷仿效唐朝的文化政策,对汉音很是重视,甚至宣布以后的汉字读音都以汉音为准,不过这些措施并未扩展开来,因为吴音已经在日本文化中生根落脚,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废弃掉的。


有一个有趣的事例,向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汉音与吴音的对立。那就是《日本书纪》与《古事记》,一个全部采用汉音写成,而另一个收录的歌谣却全部采用了吴音,这个例子从另一视角透露了一个事实:吴音还在深层残留着,汉音后来居其上。


关键词:苏州日语